2025年9月23日,第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BICES 2025)在北京開幕。展會現場,濰柴舉辦全系列礦山動力產品解決方案發布會,集中展出柴油、甲醇、天然氣等多元燃料,直驅、純電、混動等多種技術路線的自主化礦山動力產品,并首發全新12M25礦山動力新品。行業協會及濰柴相關領導、制造商大客戶代表、行業專家及媒體記者近百人共同見證,這一亮相標志著我國礦山動力領域“自主可控”技術體系已全面成型,徹底打破國外長期技術壟斷格局。

回溯2025年,濰柴在礦山動力自主化布局上動作頻頻:5月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發布第二代礦山動力新品,6月在新疆昌吉推進第二代產品落地,此次不僅帶來全新單品,更推出覆蓋“發動機-礦用動力單元-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全系列自主解決方案,以“自主技術+系統配套”的組合拳,進一步夯實其在礦山動力領域的自主領先地位,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自主可控發展提供了“濰柴樣板”。
12M25新品首發:自主技術突破,補齊國產動力短板
發布會核心亮點——濰柴全新12M25柴油發動機,是完全自主研發的M系列礦山動力新成員,從核心零部件設計到整機調校均實現100%自主可控,無任何對外技術依賴。這款專為大型礦山設備打造的“中國芯”,最大功率達1224Ps,最大扭矩5116N·m,可精準適配90-100噸機械傳動礦卡、165噸挖掘機等大型礦山工程機械裝備,在可靠性、動力性、經濟性上實現全方位自主突破。

隨著12M25的面世,濰柴M系列大缸徑礦用產品序列在M33、M55自主平臺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功率范圍覆蓋522-2800kW,可滿足礦卡、礦用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鉆機等各類大型礦山設備的配套需求。值得關注的是,該系列產品的核心性能指標均通過自主技術實現突破:
可靠性自主保障:自主研發高強度機體材料與耐沖擊結構,大修周期長達20000小時,保養周期500小時,較依賴進口技術的同類產品提升30%以上,徹底擺脫國外品牌在核心結構設計上的技術制約;
經濟性自主優化:自主研發高效燃燒系統,結合智能電控技術,綜合油耗顯著優于進口競品,經實測可幫助礦山企業降低15%以上的燃油成本;
環境適應性自主突破:通過自主溫控系統與耐極端環境部件研發,產品可在±50℃的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覆蓋國內所有礦山作業場景,無需依賴進口環境適配技術。
從實踐驗證來看,濰柴M系列自主礦山動力已歷經市場考驗:2022年,M系列礦用挖掘機動力率先在新疆礦山投入應用;目前,搭載M33、M55系列自主發動機的礦卡、礦用挖掘機累計運行超2000臺,部分設備最長運行時長突破25000小時,未出現任何因核心技術依賴導致的維修瓶頸,充分證明國產自主礦山動力的穩定性與耐用性已比肩甚至超越進口產品。

多元低碳動力:全鏈條自主布局,構建綠色礦山動力自主體系
除傳統柴油動力外,濰柴此次展出的非道路純電用動力電池、甲醇發動機、氣體發動機等多元低碳礦山動力產品,同樣以“全鏈條自主可控”為核心,從技術研發到生產制造均實現自主化。
在純電動力領域,濰柴自主研發的CTB(框架一體化技術)電池堪稱典范。該電池從電芯材料配方到一體化框架設計均為自主完成,電量覆蓋300-1200kWh,可適配純電動礦卡、裝載機、挖掘機等裝備。其創新的“4、6層”分層模塊化設計,實現電池、框架、管線路一體化布置,不僅簡化整機裝配流程、降低設計成本,更解決了行業內“裝配難、維修難”等痛點。

目前,濰柴已構建起從標準箱、單包大電量電池到CTB電池的完整自主礦山動力電池產品系列,純電動礦卡動力累計運行時長超100萬小時,幫助客戶降低66%運營成本;在新能源“三電”領域,濰柴已建成覆蓋動力總成、電機、電機控制器、電池的自主化規模化生產基地,核心性能指標行業領先。
甲醇動力領域,濰柴自主研發的WP17TME、WP19ME、12M33ME、12M55ME等系列產品,功率范圍250-1865kW,覆蓋125-300噸礦卡、85-400噸挖掘機等應用需求。該系列產品的甲醇燃燒控制技術、耐腐蝕性部件均為自主研發,打破大馬力甲醇動力領域的技術壁壘,為礦山客戶提供低碳且自主可控的燃料選擇。

氣體動力領域,依托自主大馬力氣體機技術優勢,濰柴布局WP16NG、12M33NG、16M33NG、12M55NG等礦用氣體機,功率覆蓋400-1716kW,適配45-220噸剛性礦卡、130噸寬體礦卡、260-300噸挖掘機。其燃氣混合系統與點火控制技術均為自主突破,保障氣體動力礦山裝備的長期穩定運行。
混合動力領域,濰柴自主整合高效率增程器(柴油機、氣體機、甲醇機)與高倍率電池,形成完整的增程混動產品型譜。其中,2022年研發的國內首款全自主甲醇機+增程器混動總成系統,從增程器到電池管理系統均無對外技術依賴,已批量投放市場,實際運行經濟性較同排量進口柴油機節省40%以上,獲得客戶廣泛認可。
行業高度認可:自主創新成標桿,護航國家產業安全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在發布會上強調,礦山裝備是國家能源安全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壓艙石”,而動力系統的自主可控直接關系產業安全。多年來,濰柴以自主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從核心零部件到整體系統實現全鏈條自主掌控,成功從“自主可控”向“超越引領”邁進,不僅為礦山裝備自主可控提供了關鍵支撐,更打破了國外品牌對高端礦山動力的長期壟斷,為國家產業安全與行業轉型升級貢獻了堅實力量。

發布會現場,行業領導與多位制造商嘉賓共同為12M25新品揭幕,這一動作被業內解讀為“國產自主礦山動力邁向主流市場的重要信號”。據了解,濰柴未來將繼續以客戶與市場需求為導向,在礦山動力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持續深化自主創新,不僅做好礦山動力的“自主提供者”,更致力于成為礦山裝備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化發展的“賦能者”,推動全行業擺脫進口技術依賴,共同構建自主可控的礦山動力產業生態。

此次濰柴礦山動力產品在BICES 2025的集中亮相,不僅展現了中國自主礦山動力的全系列技術實力,更以“自主可控”為核心,勾勒出礦山動力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發展路徑。隨著全系列自主解決方案的落地與新品的推廣應用,國內礦山企業將徹底擺脫進口動力依賴,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保障生產安全,為國家能源安全與礦山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自主動力”。
自主可控鑄“芯”魂!濰柴多元礦山動力亮相 BICES 2025,大國重器引領行業變革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2025年9月23日,第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BICES 2025)在北京開幕。展會現場,濰柴舉辦全系列礦山動力產品解決方案發布會,集中展出柴油、甲醇、天然氣等多元燃料,直驅、純電、混動等多種技術路線的自主化礦山動力產品,并首發全新12M25礦山動力新品。行業協會及濰柴相關領導、制造商大客戶代表、行業專家及媒體記者近百人共同見證,這一亮相標志著我國礦山動力領域“自主可控”技術體系已全面成型,徹底打破國外長期技術壟斷格局。
回溯2025年,濰柴在礦山動力自主化布局上動作頻頻:5月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發布第二代礦山動力新品,6月在新疆昌吉推進第二代產品落地,此次不僅帶來全新單品,更推出覆蓋“發動機-礦用動力單元-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全系列自主解決方案,以“自主技術+系統配套”的組合拳,進一步夯實其在礦山動力領域的自主領先地位,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自主可控發展提供了“濰柴樣板”。
12M25新品首發:自主技術突破,補齊國產動力短板
發布會核心亮點——濰柴全新12M25柴油發動機,是完全自主研發的M系列礦山動力新成員,從核心零部件設計到整機調校均實現100%自主可控,無任何對外技術依賴。這款專為大型礦山設備打造的“中國芯”,最大功率達1224Ps,最大扭矩5116N·m,可精準適配90-100噸機械傳動礦卡、165噸挖掘機等大型礦山工程機械裝備,在可靠性、動力性、經濟性上實現全方位自主突破。
隨著12M25的面世,濰柴M系列大缸徑礦用產品序列在M33、M55自主平臺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功率范圍覆蓋522-2800kW,可滿足礦卡、礦用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鉆機等各類大型礦山設備的配套需求。值得關注的是,該系列產品的核心性能指標均通過自主技術實現突破:
可靠性自主保障:自主研發高強度機體材料與耐沖擊結構,大修周期長達20000小時,保養周期500小時,較依賴進口技術的同類產品提升30%以上,徹底擺脫國外品牌在核心結構設計上的技術制約;
經濟性自主優化:自主研發高效燃燒系統,結合智能電控技術,綜合油耗顯著優于進口競品,經實測可幫助礦山企業降低15%以上的燃油成本;
環境適應性自主突破:通過自主溫控系統與耐極端環境部件研發,產品可在±50℃的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覆蓋國內所有礦山作業場景,無需依賴進口環境適配技術。
從實踐驗證來看,濰柴M系列自主礦山動力已歷經市場考驗:2022年,M系列礦用挖掘機動力率先在新疆礦山投入應用;目前,搭載M33、M55系列自主發動機的礦卡、礦用挖掘機累計運行超2000臺,部分設備最長運行時長突破25000小時,未出現任何因核心技術依賴導致的維修瓶頸,充分證明國產自主礦山動力的穩定性與耐用性已比肩甚至超越進口產品。
多元低碳動力:全鏈條自主布局,構建綠色礦山動力自主體系
除傳統柴油動力外,濰柴此次展出的非道路純電用動力電池、甲醇發動機、氣體發動機等多元低碳礦山動力產品,同樣以“全鏈條自主可控”為核心,從技術研發到生產制造均實現自主化。
在純電動力領域,濰柴自主研發的CTB(框架一體化技術)電池堪稱典范。該電池從電芯材料配方到一體化框架設計均為自主完成,電量覆蓋300-1200kWh,可適配純電動礦卡、裝載機、挖掘機等裝備。其創新的“4、6層”分層模塊化設計,實現電池、框架、管線路一體化布置,不僅簡化整機裝配流程、降低設計成本,更解決了行業內“裝配難、維修難”等痛點。
目前,濰柴已構建起從標準箱、單包大電量電池到CTB電池的完整自主礦山動力電池產品系列,純電動礦卡動力累計運行時長超100萬小時,幫助客戶降低66%運營成本;在新能源“三電”領域,濰柴已建成覆蓋動力總成、電機、電機控制器、電池的自主化規模化生產基地,核心性能指標行業領先。
甲醇動力領域,濰柴自主研發的WP17TME、WP19ME、12M33ME、12M55ME等系列產品,功率范圍250-1865kW,覆蓋125-300噸礦卡、85-400噸挖掘機等應用需求。該系列產品的甲醇燃燒控制技術、耐腐蝕性部件均為自主研發,打破大馬力甲醇動力領域的技術壁壘,為礦山客戶提供低碳且自主可控的燃料選擇。
氣體動力領域,依托自主大馬力氣體機技術優勢,濰柴布局WP16NG、12M33NG、16M33NG、12M55NG等礦用氣體機,功率覆蓋400-1716kW,適配45-220噸剛性礦卡、130噸寬體礦卡、260-300噸挖掘機。其燃氣混合系統與點火控制技術均為自主突破,保障氣體動力礦山裝備的長期穩定運行。
混合動力領域,濰柴自主整合高效率增程器(柴油機、氣體機、甲醇機)與高倍率電池,形成完整的增程混動產品型譜。其中,2022年研發的國內首款全自主甲醇機+增程器混動總成系統,從增程器到電池管理系統均無對外技術依賴,已批量投放市場,實際運行經濟性較同排量進口柴油機節省40%以上,獲得客戶廣泛認可。
行業高度認可:自主創新成標桿,護航國家產業安全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在發布會上強調,礦山裝備是國家能源安全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壓艙石”,而動力系統的自主可控直接關系產業安全。多年來,濰柴以自主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從核心零部件到整體系統實現全鏈條自主掌控,成功從“自主可控”向“超越引領”邁進,不僅為礦山裝備自主可控提供了關鍵支撐,更打破了國外品牌對高端礦山動力的長期壟斷,為國家產業安全與行業轉型升級貢獻了堅實力量。
發布會現場,行業領導與多位制造商嘉賓共同為12M25新品揭幕,這一動作被業內解讀為“國產自主礦山動力邁向主流市場的重要信號”。據了解,濰柴未來將繼續以客戶與市場需求為導向,在礦山動力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持續深化自主創新,不僅做好礦山動力的“自主提供者”,更致力于成為礦山裝備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化發展的“賦能者”,推動全行業擺脫進口技術依賴,共同構建自主可控的礦山動力產業生態。
此次濰柴礦山動力產品在BICES 2025的集中亮相,不僅展現了中國自主礦山動力的全系列技術實力,更以“自主可控”為核心,勾勒出礦山動力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發展路徑。隨著全系列自主解決方案的落地與新品的推廣應用,國內礦山企業將徹底擺脫進口動力依賴,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保障生產安全,為國家能源安全與礦山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自主動力”。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